《数字化转型 数字人才技术能力和培养要求》国家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4年11月20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标准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数字化转型 数字人才技术能力和培养要求》国家标准启动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标准处刘大山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两化融合推进处冯伟处长、电子标准院张更生副书记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的形式召开,来自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电子工业出版社、中智国培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50余家单位(参会单位名单附后)的100余人参加了国家标准启动会议。会议由电子标准院培训中心主任吴东亚主持。

会议上,刘大山处长指出,《数字化转型 数字人才技术能力和培养要求》国家标准作为数字人才培养的首项国家标准,是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在标准编制过程中,一是要贴近产业,系统推进。充分考虑产业、技术、生态各方面的需求,点面结合、互促共进。二是精雕细琢,集思广益。仔细调研,精心规划,广泛征集行业内企业、高校、培训机构专家意见,确保人才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三是多方协作,贯彻落地。要建立标准实施探索路径,鼓励企业参与课程设计与实训基地建设。
张更生副书记表示,电子标准院一直关注并致力于解决数字化转型中数字人才标准化的问题,本次国家标准的研制将在国标委、工信部的指导下,充分吸纳产学研用各参编单位的力量,严密组织,保障本次标准研制工作高效高质量完成,并做好后续宣贯、推广和落地实施工作。
会上,电子标准院高级工程师付璟璐介绍了《数字化转型 数字人才技术能力和培养要求》国家标准研制的背景、目的和思路,重点介绍了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人才需求、本标准的制定原则、草案框架和后续计划,提出作为数字人才领域的第一项国家标准,将紧贴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求;将统筹利用现有成果,与现有国家职业标准、人才类国家标准、技术标准衔接一致;与《信息技术服务 数字化转型 成熟度模型与评估》、《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能力要求》两项国家标准配套使用。
随后,四位专家从技术、标准、人才模型、行业需求等维度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人才培养经验进行了分享。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培训中心主任孙楚原就数字人才的培养提出分级、分业、协同培养的建议。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原首席信息师朱卫列介绍了领导干部数字素养模型SKAI和企业领导干部数字素养框架。华为培训与认证业务部首席架构师钟美华表示,数字化技术转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并进一步阐述了企业数字化人才成熟度模型与数字化人才培训认证体系。中智国培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靳中美强调标准引领的重要性,呼吁人才标准应该响应大量从业人员快速转型的需求。
接下来,与会专家对《数字化转型 数字人才技术能力和培养要求》国家标准的研制和实施进行研讨交流,参会专家对标准的内容和后期工作安排提出了建议。其中,内蒙古伊利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应用能力发展中心执行教务长刘金鑫指出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难点,并建议标准中高层决策人员要具备数字化战略规划这一必备能力。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经理张志军提出明确标准定位的用户,使标准数字化内容更具针对性的建议。中石油(北京)数智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丽丽表示希望细化管理类、业务类人才应该具备的数字化技能知识和素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数字化部培训主管范小双建议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才的定义。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总监计晓军建议将培养中小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意愿考虑进来。电子工业出版社运营经理张思晨建议细化数字技术人才的分类。北京中培伟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鑫提出希望依托本标准相应地落地一套人才认证体系。
参会单位名单
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